「心理学解密」为什么玩家对打怪练级乐此不疲

目前,计算机电脑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日益改变着人类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尤其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过程控制及多媒体应用等多方面有着显著的效用。很多人都希望尽量让计算机代替人类的重复劳动,那么在网络游戏中,玩家为什么却对不断重复打怪练级这样的劳动乐此不疲呢? 围绕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从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遗传学等角度来寻找答案吧。

一、结果导向,打怪练级只是过程,练级和刷宝才是目的

毋庸置疑,重复打怪升级都是非常枯燥的劳动,但是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却不得不去重复打怪这样的劳动。原因很简单,打怪练级是一个以结果导向的“潜规则”,是游戏设计者故意加在玩家头上的束缚,目的在于延长游戏寿命和拖延玩家游戏时间。对于玩家来说,打怪练级其实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路径,玩家的目的是练级和刷宝。玩家想要达成升级的结果,必须参与到重复打怪练级的劳动中,就好比说你要考托福出国,背单词是必须要经过的路径。事实上,90%以上的网络游戏都有着“重复打怪练级”的设定,如果玩家不愿意参与到这样的重复劳动中,不遵循这样的规则,只能付出其他的代价,比如说付费购买快速升级道具。

二、即时的、必然的奖励,对提升做事的动机很有帮助

心理学上有个发现,相对于久远的奖励,人们更愿意从事立刻得到奖励的活动。打怪练级就很符合这一点。例如你现在打怪,奖励是即时的而且必然的。打完一只怪,你会捡到怪物掉落的东西;打够一定数量的怪物,你能完成任务,从而得到任务奖励;多完成几个任务就能升一级。你现在打的怪,大多数奖励都是马上能得到的,即使时间比较久,你也知道大概在未来哪个时间点可以得到什么奖励,程序是既定的,而你的奖励是必须的,你完全可以控制的。这样的设定,对你升级的动机非常有帮助,可以提升你打怪的效率和热情。

三、狩猎——征服,人类遗传和进化的本性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重复打怪其实是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男人充当的角色是狩猎者,每天的任务就是从清晨到夜晚为家庭寻找食物。男人对人类生存的贡献简单清楚――找到一个能吃的目标,击中它,然后在老婆孩子饿肚子之前将打到的猎物带回家,坐在石头上看着自己的妻子为了将食物弄熟,顺便给自己的孩子讲述打猎过程中的惊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男人的个人满足感。

相比较原始社会的狩猎,游戏中重复打怪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能够大大地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对游戏场景的探索)、占有欲(稀有装备)与征服欲(推到BOSS),这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遗传的影响。网络游戏是一种能从多方面体现男人狩猎本领的运动,这也可从侧面解释游戏中为什么会出现男性玩家比女性玩家多的现象。

四、满足着玩家自我实现多方面的需求

游戏是可控的,而生活是不确定的。之所以那么多人愿意在现实中碌碌无为,而在游戏中体现强大的勤奋,并不是因为游戏就比现实有趣,而是因为游戏的回报是那么“确定”。升级、人物属性、战斗能力的提升是付出努力后都是会得到的。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曾把人类的需求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打怪练级更大程度上是玩家的一种自我实现,旨通过勤奋地进行重复打怪,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升级。通过打怪练级,玩家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权限和更强的装备,在游戏中换来其他玩家艳羡的眼光,满足自己的尊重需求,获得游戏虚拟社会的认可。从这个角度来说,玩家喜欢重复打怪练级,原因还是自己能力及虚拟地位提升有需求。

五、习惯如此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没错,当玩家玩的所有游戏中,都有重复打怪升级这一机制后,玩家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潜移默化的养成习惯。习惯是不容易改掉的,游戏里重复打怪练级,就像是我们每天早晨7:00都起床去上班,已经成为了习惯,成为了生活的一种固有模式。所以,在游戏中,玩家对待重复打怪练级升级这样的劳动,大多始于惯性思维。长期从事打怪练级并养成了习惯,渐渐的还会演化为“强迫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强迫症——在游戏中,见到红名都是怪物,都想一刀砍到。

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当我们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却拥有很多借口。

同样的,玩家喜欢一款网络游戏,喜欢在游戏里重复着打怪练级这样的劳动,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理由的。除去以上五大原因,打怪练级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游戏方式,目标明确,方法简单,不需要太多思考,只需要堆积时间,就能获得成就感;玩家只要适当的付出,就能获得有预料中的回报,偶尔还有意外惊喜,这样的游戏机制,怎能不让大家爱不释手?至于说打怪练级的重复性,有时候重复可以引发人的思考;有时候重复是为了享受过程;有时候重复是单纯的解压;有时候重复为了达到目的……各有各的原因,总之,游戏中打怪练级能够让人快乐获得满足,这就足够了。那么,你喜欢打怪练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源文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228560102e465.html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特殊说明为原创禁转外,您可以自由的转载和修改,但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不可用于商业目的。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